这还是方家胡同吗?灰墙老瓦,清幽闲适,喧闹的小酒吧、咖啡馆、西餐厅不见了;规划引领,养老驿站、便民菜店、休闲小广场都建起来了,这就是方家胡同,是胡同居民的家。
北边平行于国子监、五道营胡同,东头连着雍和宫,西头是安定门内大街,胡同中部的46号院是文化创意产业园,优越的地理位置,曾让676米长的方家胡同一度不像家。
“我们家门口的房子就被出租成了酒吧。那个吵哟,有一次我老伴半夜起来上厕所,发现门口的树上爬上去一个喝多的老外,吓了这一大跳。”家住65号的居民郭淑兰说。
2017年4月底,方家胡同开始疏解整治,拆除10处违法建设,封堵了135处开墙打洞门脸。
“整治后提升环境,在做好风貌保护的同时,在规划设计里更加注重对居民生活的关注。要把它还原到居民生活应该有的状态,给老百姓带来真正的实惠,而不是简单的景观设计。”项目设计单位、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曹宇钧介绍。
提升工作不再一上来就刷墙、贴砖,而是从详细的居民调查开始。入户摸排常住人口700多人,60岁以上的老人有170多人,老龄化严重。这些直接决定提升方案该怎么做。
“胡同里最缺的是公共空间,这些年便民设施都被商业化占用了,封堵开墙打洞创造了条件,我们把被占的空间整理出来,还给居民。”项目责任规划师、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历史文化名城研究所副所长鞠德东说。
居民出租商用的51号院被街道办事处租过来,改造成养老驿站,面积180多平方米,布置得温馨、舒适。2017年12月试运行,2018年2月份正式对外开放。老年餐桌、心理慰藉、日间照料、文化娱乐、健康指导……老年人有了暖心去处。
过去的路边菜店32号院升级,引入区属企业悠惠万家超市化经营,80多平方米的面积,经营蔬菜、水果80多种,加上调料、饮料、休闲食品等,商品种类达到1500种,还可以为老年人免费送货上门。
过去堆满杂物的街角空地也被整理出来,征求居民意见,路南背阴施划停车位,路北向阳安装休闲座椅,建成小广场,聊天、晒太阳有了去处。这样的小广场就有6处。
借助环境提升,17处低洼院落进行了改造,有老年人的院落安装了适老化扶手等设施。“一般的台阶15厘米高,我们改造的时候让老年人亲自试,多高走着舒服,最后改成12厘米高,还有10厘米高的。”施工方北京城建道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项目经理晁岱强说。
“前几年这胡同根本不像家,有点地方都想办法搞经营了。改造完后,菜站、养老驿站、休闲小广场都回来了,大家特别满意!胡同味道又回来了,这才是我们的家!”生在方家胡同、长在方家胡同的郭淑兰说。
方家胡同的更新工作还在路上。
“这次整治为今后更新改造开了一个好头。下一步,我们将对历史建筑进行忠实于历史的修缮,包括局部恢复整治中发掘的明代建筑白衣庵,聘请砖雕非遗传人在不损害原建筑的基础上‘修旧如初’。同时,修缮6处传统门楼。更好的保护历史文化街区的老城风貌。”安定门街道办事处副主任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