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端午趣味习俗:一百多年前外国人和厦门人比赛“抓鸭子”

  有趣的端午习俗“抓鸭子”。(本组图/本报记者张奇辉摄)
  用艾草编花环。
  (厦门日报 记者 罗子泓)提起端午节,人们最常想到的应该是龙舟竞渡、粽味飘香和自投汨罗江的诗人屈原。殊不知,在这个传统佳节里,闽南人还有着一些独有的风俗习惯。“客观来讲,端午节是除了春节以外,厦门地区活动最为丰富的一个节日。”近日,本报记者邀请民俗专家卢志明为大家介绍厦门地区的端午趣味习俗。
  “厦门是一个港口开放型城市,一个通商口岸。在中外文化交流中,有不少文史资料记录下厦门的端午节习俗。”卢志明说,“抓鸭子”活动就是其中的一个。
  清末,靠泊在厦门港口的外国商船,在船尾桅杆上挂一个装有小猪仔(或鸭子)的笼子,而后,在桅杆上涂抹黄油并把它横放延伸到海面――待一切准备就绪后,参与游戏者便需要“征服”滑溜溜的桅杆,然后在水中一边扑腾,一边争先恐后地抓小猪(或鸭子)。当时,上海著名的《点石斋画报》还曾派人来厦,对这一特色习俗进行采风报道。
  “端午节可以称得上是另一个全民运动会。”卢志明说,从国外部分铜版画上,也可以看到厦门人与外国人共度端午节的情形:龙舟上不仅有西装革履的洋人,也有留着长辫子的厦门老乡,大家既切磋了划龙舟、抓小猪(或鸭子)的“技艺”,也推动了交流相处之道。
  除了举办各类“运动会”外,人们还喜欢在端午时洗洗晒晒,做清洁和驱虫工作――民间有“端午节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盛”的说法,因此,这时晒东西或许可以起到消毒甚至是驱邪的作用。
  “早些时候,大家都住在平房里。室内潮湿,书籍容易长蠹虫,所以大家会在端午晒书。”卢志明说,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人们生活习惯的变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端午节逐渐演变成了厦门地区的“防疫节”,市民们时常会在佳节前后举办一些爱国卫生运动。
  此外,北方人喝雄黄酒,南方民间还有端午正午喝井心水,排除体内毒气的风俗。所谓井心水,就是水井中心处的水。古时候,人们大多引用井水。打来井心水,并加入一种俗称“午时草”(中午采才有效,故名“午时草”)、形状类似柴胡的草药一起喝,能起到防暑降温的功效。

市淇滨小学开展隔代教育培训活动为老年人教育好孙辈支招儿
茂名开展学雷锋便民志愿服务嘉年华活动
“育家幸福”社会工作室 关注困境少年儿童
市发改、住建两部门莅孟考察调研静脉产业园选址
2017年太仓市领军企业累计销售额近32亿元
厦门端午趣味习俗:一百多年前外国人和厦门人比赛“抓鸭子”
市政府党组召开“讲严立”警示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
嘉陵江上现生态奇观 牛当主演跳水上芭蕾
科学评估形势 抓牢工作重点
西充多部门联动确保学校食品、卫生安全
市部署推进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
实施食品安全战略 让人民吃得放心
温岭小男孩抱着一米多高的笋进教室
吹响“集结号” 备战冰雪天气
中省直企业工委“牵线”近20家驻沈央企“联姻”
洛龙区举办“喜迎十九大、传扬好家风”家教家风书画展
每月综合督查 每季专项督查
新华网评:让个体诚信有力推动社会诚信
福州市水利局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领导小组召开贯彻落实打击破坏生态环境违法违规行为背后的黑恶势力和保护伞工作专题会议
修文县十九大精神进企业(商会)宣讲活动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