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江、西江水资源对比。
原标题:
《广东“地下长河”解渴珠三角》追踪报道
深圳供水将实现“双保障”
深圳新闻网讯 本报昨日报道的《广东“地下长河”解渴珠三角》的消息受到市民关注,本报记者进行了追踪采访。
对于缺水的深圳,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的建设无疑是很大的利好。深圳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后,一方面可以解决深圳水量短缺的问题。另一方面,将为深圳再辟市外水源,使我市供水实现东江、西江“双保障”,大大提高深圳的供水保障程度。
深圳八成用水需从东江引入
深圳市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全市多年平均降雨量1830毫米,全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20.51亿立方米,单位面积水资源量103万立方米/平方公里,是全国平均值的3倍多,属于富水地区。
由于我市经济发达、人口众多,人均水资源量为160立方米,仅为全国的1/13,远低于国际500立方米的人均极度缺水临界值标准,属严重缺水城市,80%左右的用水需要从东江引入,年均从东江引水15亿立方米。
随着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我市“淡水资源少,对外依赖严重,供求关系紧张”的水资源供应形势非常严峻。
东江水源工程即将满负荷运行
深圳用水从哪里来?记者从市水务局获悉,十几年来,东江水源工程累计为深圳境外引水80多亿立方米,满足了全市近一半人口的用水需求,被市民誉为“深圳市生命线工程”。
目前,深圳在东江可取水指标为15.93亿立方米/年,其中东深供水工程分配水量为每年8.73亿立方米,东江水源工程批准取水规模为每年7.2亿立方米。深圳还建设了17条输配水支线工程将境外来水与本地水库、水厂联通,形成了水源配置网络。
当前深圳拥有东江和东深两大境外引水工程的稳定水源,本地大型水库也即将启用,但从长远来看,深圳用水并不能高枕无忧。据记者从市水务局了解,目前东江水源工程即将达到满负荷运行。
另据水务部门统计,深圳用水总量一直在以微小幅度增长,逐步接近省政府分配给我市的用水总量指标“红线”。根据预测,2020年深圳市用水量为23亿立方米,远期将达到30亿立方米,即使充分考虑再生水、雨水、海水等非常规水资源利用情况后,依旧存在2亿立方米和9亿立方米的缺口。
“双水源”保障将彻底改变深圳供水格局
8月2日,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正式获国家发改委批复。据国家发改委批文显示,该工程西起西江干流鲤鱼洲,东至深圳公明水库,以深层管道输水方式穿越珠三角核心城市群。
记者从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指挥部了解到,该工程是广东史上投资规模最大、输水线路最长、受水区域最广的水利工程。建成后将覆盖和影响珠三角数千万人群,改善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生活生产缺水问题,其中深圳受益最大。
“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的建设,将彻底改变深圳市的水资源格局。”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一方面解决了水量短缺的问题。2017年深圳整个城市用水总量在20.16亿立方米,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建成后,可为深圳再增加8.47亿立方米的供水量,为我市目前需水量的40%,相当于再造一条东江水源工程,大大提高了我市未来的供水保障水平。
另一方面,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建成后,将实现西江、东江水源互补,使我市供水实现东江、西江“双保障”,大大提高深圳的供水保障程度。从长远来看,还将为深圳市经济社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是深圳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区的重要支撑。(记者 董思)
市委“两新”工委举办党建业务骨干示范培训班
老人突发哮喘求助过往车辆
鹤湖学校:参观交流 共促发展
仁寿县人才工作 暨“五一”劳模座谈会召开
肥乡区召开预防中小学生溺水工作会议
深圳供水将实现“双保障”
巴州区正式启动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区建设
我市小城镇智慧城管项目建设全面启动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盐田税务宣讲走进现代产业服务中心
福州市审计局与闽侯县审计局联合开展义务植树活动
福州百余个农业基地用上智慧气象大棚
市工信委:组织《第四次工业革命》学习
泸州市八届人大常委会举行第十三次会议
省十六运会跳水项目在我市开赛 市民可免费入场观赛
商丘烈日下最美的“标杆”
武汉公布首批涉嫌非法社会组织名单
虹口区赤峰路、玉田支路中修工程完工
温州抓基层党建提升基层治理能力
市建委2018年政务公开工作实施方案
东海县城管局:星级公厕亮相东海火车站广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