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红薯经传送带进入制粉生产线 □记者 黄亚明 文/图
今年年初以来,林州市积极调整农业结构,该市红薯种植面积增至10.9万亩。红薯丰产了,但鲜薯不好存放,手工制粉效率又太低,形不成批量生产。眼看霜降过后,鲜薯地头收购价从每公斤3元跌至每公斤1元,农民朋友犯了愁。红薯种植户如何丰产又增收?林州市一位家庭农场主勇于尝试,借助机器制粉拉长产业链条,收到了良好效果。
11月14日,在远近闻名的红薯专业村——姚村镇南牛村,海青绿色家庭农场主段海青带记者参观了他新上的全自动红薯干粉生产线。只见院内的红薯堆成了一座座小山,工人把红薯送上传送带后,全自动生产线就会自动进行清洗、破碎、沉淀、分离、脱水和烘干处理。看着雪白的红薯淀粉从机器中“吐”出来,段海青开心地告诉记者,这条生产线每天可处理鲜薯50吨,日产干粉10吨。鲜薯制成干粉后不但方便存放,而且价值也提升了,可卖到每公斤12元。提炼干粉剩下的红薯渣作为农家肥上到地里,可培肥地力。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鲜薯成熟后,20天内必须进厂加工,否则鲜薯糖化后就无法提炼淀粉。段海青介绍,他家霜降后收获的红薯全部用来制粉,干粉生产周期只有20天。明年,他准备再扩大200亩种植面积,抢时早播红薯苗。早熟红薯不仅可以卖个好价钱,还能把制粉周期延长到两个月。
段海青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今年,他的农场共种植红薯400亩,亩产3500公斤,收获红薯140万公斤。如果这些鲜薯拉到外地加工成粉条,不算运输成本,仅加工费就需要140万元。段海青向林州市农牧局的农业专家请教后,花了70万元上了这条红薯干粉生产线。“虽然一次性投入大,但是我能帮其他红薯种植大户代加工红薯干粉,每公斤收加工费1元。这样算下来,3年就能收回购买机器的成本。”段海青的增收账算得格外清。
眼下,段海青已申请注册了“海青丰”商标,准备进行品牌营销。下一步,段海青准备再上一条粉条加工生产线,把干粉加工成粉条出售,每公斤可卖到20元。“产业链条一拉长,1元1公斤的红薯就变成了‘金疙瘩’。”段海青高兴地说。
平原县汇文中学开展“学展点练”骨干教师示范课教
“派比安”向北偏西方向移动 明天进入东海海域
鄞州区邱隘镇邱一村棚改一期签约率达99.71%
紧盯违停 强化巡控 哈交警部门持续强化违停治理
黄圃城管执法分局携手城管志愿者清理违法小广告
转型发展 安阳行动:日“吃”鲜薯50吨 “吐”出10吨干粉来
湖南省政府督查华润利民煤矿关退工作
省新闻出版广电局调研津市市农村文化工作
节日来临 将有105万人次在大连乘机出行
三货车追尾后车驾驶室变形 多部门联手救出被困司机
巢湖首条步行登山道建成
明溪县三大举措助推产业扩量升级
春节期间沈河区各商圈活动精彩纷呈
浙江日报刊文丨“办事不出岛”中的改革担当
镇江明确校外培训机构设置标准 “中心”面积不少于300㎡,“学校”不少于1500㎡,收取学费时间跨度不超过3个月······
我市举办村(社区)妇联主席示范培训班
我省召开座谈会研究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办法措施
时评:把人社工作更好地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凤阳花鼓在国际健博会上喜获殊荣
冬衣别急着脱 下周一杭州要降温十几摄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