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命题的特点 考查的重点 一线老师分析高考试卷

  核心提示
  昨日高考结束。今年的试卷命题有什么特点?考查重点是什么?请看一线老师们对各个学科试卷的分析点评。
  □本报记者 曾聪虹 陈士奇 许文龙 谢伟端
昨日高考结束后,在泉州七中考点,老师与学生们合影留念。(陈小阳 摄)
  语文 分值题型调整 题目更新更“活”
  ■潘志坚(泉州一中高三语文备课组长)
  与2017年相比,今年试题稳中有变,试卷的结构严格按照考纲说明安排,但有些试题的分值作了调整,题型也出现较大的变化,其中以语言文字应用为最。试卷客观题全部调整为单选题,不再设五选二的双选题,把多出的4分增加到主观题上,加大了阅读分析、组织表达的能力考查;同时选择题更强调语境意识、联系教材文本意识和逻辑思维推理能力,想得高分不易。
  试题保持不变的有论述类文本阅读和文言文阅读。稍有变化的是文学类文本阅读的第5题,分值由5分调成6分;实用类文本阅读材料中不出现图表,第8题改双选为单选,将2分加到第9题;古代诗歌阅读第14题,改双选为单选,减少2分;第16题名篇名句默写,由5个空缺增加到6个空缺,分值增加1分,可视为新课标增加背诵篇目考查“打前站”。
  题型变化最大的当属语言文字应用。这一模块直接删去逻辑推断题,化明为暗,将逻辑推断能力放在阅读中考查。成语(熟语)使用、语病辨析、连贯补写不再单独出现,而是把它们放在同一语段中考查,要求考生具有全篇意识、关联意识,能根据上下文语境做出推理判断选择。第20题表达得体题,题干要求从语体色彩方面进行五处修改,分值有所加大。
  ■蔡小云(泉州五中高三语文备课组长)
  2018全国卷ⅰ语文试卷整体稳中有变、变中出新。论述类文本、文学类文本、实用类文本、古诗文阅读这四大题型除了个别分值微调外,出题形式与去年较为相似。前三大题型依然侧重于对阅读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的考查。古文阅读对文言基础的要求较高。而古诗考查李贺的《野歌》,设题时,巧妙地把知识点与课本内容相结合。
  一线老师大多知道全国卷喜欢在它们的“试验田”(语用题)里做一些新的尝试,只是没想到会把成语、病句、补写题融合在一个共同的语段中,题目更“活”了。不过,学生见到该题不会乱了分寸,毕竟这是新瓶装旧酒——以新的形式考查成语、病句等知识点,而且该题显然有借鉴北京卷的痕迹。20题虽与应用文“启事”关联,但主要还是考查“得体”。21题又恢复成2015、2016年的图文转换题。总之,今年高考语文不仅注重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而且强化了考生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综合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
  数学 重视基础知识 体现综合应用
  ■张琪(培元中学高三理科数学备课组长)
  理科数学试卷体现了“大稳定、重基础、小创新、考思维”的特点,重点考查高中数学的主干知识,有较好的区分度,整卷梯度平缓。
  体现基础性,如选择前10题,填空前3题,解答17,选考题及每一题的第一问都是常规的考查;淡化解题技巧,如解析几何部分以基础图形,基础运算考查为落脚点;重视应用性,加强对概率统计部分的考查,第3题考查学生对数据分析的能力,第20题考查学生如何利用概率统计知识来进行科学决策;体现综合性,如函数在第5、第9、第16、第20、第21题等多处考查;渗透核心素养,全卷对数学的六大核心素养均有考查,有效检测考生对对数学知识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的掌握程度。
  ■黄永生(泉州七中文科数学备课组长)
  文科数学试卷结构不变,试题整体稳定、局部创新。
  重视基础知识,突出主干地位。选择填空中的集合、复数、统计、三角函数、解析几何以及选修部分试题等都属于常规题型。同时,加大对立体几何板块的考查力度,并删除对程序框图的考查。
  强化思想方法,体现学科核心素养。如题11考查三角函数的核心概念;题17考查递推数列的通项公式;题20考查直线与抛物线的位置关系。
  注重紧密联系生活,解决实际问题。如题3以新农村建设为背景;题19以生活中的日用水问题为背景。
  关注适度创新,服务层次选拔。如题9以三视图为背景,考查几何直观想象和最值问题;题12、16背景亲切,考生完成时切入点较多,解题方法灵活。
  英语 选材广泛丰富 贴近生活实际
  ■陈小萍(惠安一中副校长、 高三英语老师)
  英语试卷 “稳中求变,稳中求新”,全面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综合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
  听力部分选材为日常交际场景,谈论购物、火车离开时间、酒店、教育改变生活等。阅读理解选材覆盖面广,语言地道,文体特征鲜明。涉及骑行活动、烹饪节目、人类发展导致语言消亡、旧电子设备能耗大等话题。七选五关于家居色彩,着重考查考生对上下文逻辑的把握,对思辨能力有更高要求。完形填空为记叙文,关于象棋课的人生启示,设题严谨。语法填空和短文改错都是常见考点。书面表达仍然是学生熟悉的书信体,试题内容为告诉外国友人到中国朋友家做客的有关习俗,包括到达的时间、合适的礼物、餐桌礼仪,贴近考生生活实际。
  ■周艺芳 (永春一中高三英语备课组长)
  英语试卷试题注重创新,从题型、素材到命题思路都注重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渗透。
  听力命题完全遵循大纲要求,注重口语交际,选材多是考生熟悉的日常交际场景。阅读理解语篇的选取突出考虑了提供正能量的信息,其中细节理解题目所占的比重依旧较大;七选五是考生熟悉的说明文体裁,文章结构简单清晰,文章字数不多,区分度不大;完形填空主要以记叙文为载体,要求考生站在语篇层面来解题;语法填空和短文改错的考点为平时的常考点,主要考查考生基础语言知识在语篇中的综合运用能力;书面表达依然以书信为载体,是半开放性的作文,考生对该话题较为熟悉,但要写出彩不容易。
  物理 聚焦主干内容 不失能力考查
  ■李小雯(南安一中高三理综组长)
  今年高考理综物理卷区分度不是很大,但依然能够充分考出学生的学科知识、学科素养、学科能力。命题注重考查同学们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注重物理思想方法的考查,对物理情景的分析能力和物理探究的能力。整份卷子无偏题、怪题,结构稳定,突出主干知识,把握重点。
  选择题整体运算量不大。8道选择题,回归5道单选+3道多选题模式,大多数题目涉及的物理情境和模型都是平时练习中常见的,学生容易下手,个别题目对学生综合应用能力要求较高。
  实验题延续去年特点,一力一电,分别为5分和10分。无论是力学实验还是电学实验,均注重考查学生对于实验目的、实验原理的理解,实验数据处理方式的把握,对学生的题干信息的提取、处理和综合能力有较高要求。
  计算题区分度不大。3—3模块选择题及计算题均考查了气体实验定律,这是往年所没有过的。
  ■戴和平(泉州第十一中教研室主任)
  今年理综物理卷试题情境常规经典,回归教材,计算量不大,注重科学素养,聚焦主干内容,多为学生所熟悉,老题新考,但不失能力考查。
  选择题考查了功能关系、电磁感应、库仑定律、天体双星问题,没有出现特别棘手和易错的题目。
  实验题是“探究弹簧实验+创新电学实验”的搭配,探究弹簧实验是教材上的标准型实验,电学实验不是教材上的标准型实验。
  本次的计算题延续以往电磁学和力学交替压轴的趋势,选择了电场、磁场部分作为压轴题,考查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重视对学生“分析推理能力”的考查。
  对选修部分的考查仍然中规中矩,选修3—3的重点一如既往的是理想气体,第一小题考查的是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第二小题考查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和受力分析;选修3—4考查光的折射、机械波问题。
  化学 命题有所创新 科学化生活化
  ■郑宝顺(泉州一中化学教研组长)
  今年理综化学卷命题风格一脉相承,有所创新。
  选择题知识点考查中有机化学知识比重明显加大,如第8、9、10、11题均考查了有机化学知识;选择题命题风格均有较大变化,例如第7题考查废旧电池的回收的简单工艺流程。
  强化对化学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有效考查考生的学科知识体系和学科素养,例如,13题及27题考查电化学,28题考查化学平衡,均不回避热点知识。
  试题强调基础,重视发展。通过基础知识的应用,考查了考生将化学学科素养运用于生活的能力;通过对各类陌生图表数据信息的处理,考查了考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自学能力;通过开放性的合成路线设计,考查考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最后,试题情境科学化、真实化、生活化。同时,在实验题的考查中,通过“原因是”“目的是”“作用是”等设问,要求考生不仅能分析原理还要能准确表述,要求较高。
  ■吴琳彬(北师大泉州附中化学备课组长)
  今年理综化学卷命题考查了学生信息获取及加工能力、推理论证能力、实践与创新能力,能够区分不同类型的考生,同时结合了生活中的化学进行考查,强化对化学学科主干知识、核心素养的考查,具有明显的导向作用,体现了新课改的精神。
  另外,今年化学卷体现了连续性和平稳性。今年客观题的电化学、元素周期律、有机化学、阿伏伽德罗常数这四个知识点如期而至,与去年相比传统文化选择题没有出现。例如13题以协同去除二氧化碳、硫化氢的新型电化学转化装置背景考查电化学的基本原理。
  三道必考主观题内容为“化学实验”“化学工艺流程”“化学反应原理”,选考题分别为“物质结构与性质”和“有机化学基础”。这些主观试题从知识的“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与创新性”出发,考查了考生的“必备知识、关键能力与科学素养”。
  生物 考题思维量大 注重内涵外延
  ■黄山(丰泽区生物高考学科组长,泉州城东中学生物高级教师)
  今年高考理综生物充分体现“考查核心素养,突出综合能力”。选择题注重教材的内涵与外延,思维量大,注重考查考生对生物学知识融会贯通能力,如第一题的“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和第2题的“蛋白质功能”,均要求考生具有较强的生物学素养;侧重考生对教材概念的深度理解和分析判断,如第五题“种群密度”;依托实验情境考查考生对实验的分析能力,如选择题第4题和第6题。
  非选择题第29题考查“共同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和“能量流动”,注重回归教材,答题落脚点在教材“小字部分”;第30、31、32题分别考查“光合作用、内环境稳态的渗透压、遗传规律”。选修部分的37题比较常规,38题主要考查了基因工程,本题答题点很新,角度与以往不同。
  ■蔡芙蓉(泉州现代中学生物备课组长)
  今年高考理综生物保持了“平稳变化、注重基础,多角度重内涵,多层次重逻辑”的测试特点。选择题第1、2、3、5题考查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区别及dna复制和转录、物质运输和呼吸作用原理应用,种群数量变化等知识点,意在考查考生对生物学基础知识的识记、理解及掌握能力;第4题借助实验情境和图形信息考查考生实验探究和获取信息的能力;第6题借助实验情境考查代谢、变异和遗传分子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和知识迁移能力。
  非选择题依托主干知识,第30、31、32分别考查光合呼吸作用、水盐调节和还原糖检测、遗传规律,而2016和2017年没出现的生态学部分出现在29题,第38题知识点仍然落在基因工程上。
  政治 试题稳中有变 关注社会热点
  ■程明琴(泉州七中高三政治备课组长)
  今年高考政治试题总体风格稳健(试题结构、题型几乎没变),科学规范(注重情境性、问题性和生成性原则),体现时政特色。但试题也稳中有变,首先,模块分值比例有所变化(文化多了4分选择题,哲学少了4分选择题和2分主观题,开放题多了2分)。其次,第39题 “如何体现类”的设问在全国卷是首次出现。
  从模块知识考核来看,经济以企业的经营问题为切入点考核劳动价值理论、企业经营,供给曲线、需求结构、经济发展的驱动力等。政治以公共服务、国际政党合作等为切入点综合考核各个政治主体的关系及治理能力建设等热点话题。文化模块以中国话语海外认知、发展现代中医药、先进文化作用等为切入点考查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哲学以“新思想”、长江经济带发展、国家关注民生问题、改革开放等为切入点考核哲学与时代关系、主次矛盾、价值观和社会基本矛盾等问题。
  今年的选择题秉承了全国卷的一贯特点,突出考查考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核心素养。主观题实现开放性、思辨性和多元化结合,背景材料的语言精确凝炼,设问指向比较明确。
  ■林忠彬(泉州实验中学高三政治备课组长)
  2018年全国卷政治试卷稳中求变、变中求新,符合《考试大纲》的要求。
  试卷关注社会热点,生活气息浓郁,涉及当前国内外重要时事内容,如:供给侧改革、高质量发展、社会公平、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马拉松”热、宪法修改、农村土地改革等。
  学科特色鲜明,坚持正确导向,体现国家的“四个自信”。试题的设计注重对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的考查,对图表或文字信息的获取、解读和处理能力要求增强。选择题灵活多变,角度新颖,引导教学中摆脱反复刷题;非选择题关注国家重大方针政策,引导学生培养科学思维能力。
  试题分数分配略有变化。40(3)开放性试题的分值由4分提至6分,体现实践性与开放性。
  历史 考题材料多样 凸显核心素养
  ■陈霞(晋江一中历史教研组长)
  2018全国卷ⅰ文科综合历史试题全面聚焦“立德树人”,凸显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呼应时代追求。题型涉及选择题、材料题和开放性试题,题干呈现的材料形式以文字叙述为主,兼有表格、漫画、图片等多样化特点。
  试题注重考查学科主干知识,包涵优秀传统文化、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等。此外还考查历史思维过程与方法,如对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认识题。
  另外,试题也重视考查学科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如第41题中国基层社会治理,要求考生具备相关的知识敏感性,关联相关所学知识,见微知著,由微观折射宏观,由点及面,做到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相互关联;第42题开放性试题是今年命题的最大亮点和创新点,通过小说《鲁滨逊漂流记》考查世界近代早期转型,设问不同以往,要求考生对材料信息进行审视、加工和重新厘定,考查导向指向学生的综合素养。
  ■黄飞军(泉州十五中高三历史备课组长)
  2018年高考历史试题,题型依然是往年风格,由必考题目和选考题目组成。试卷考查了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和在唯物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学科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历史学科的育人导向,紧扣时政热点与核心价值观,突出对教材知识体系的整合与优化。
  试题依旧以新情景新材料方式呈现,注重考查对材料信息的解读,考查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本次考试涉及的知识点主要有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中国古代手工业、明代中外贸易、近代化、古希腊、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民主与法制建设等。第42题开放题题型创新,以文学作品入题,要求考生提取故事情节及历史现象,依托历史主干知识,以历史学科思维进行解题与答题。
  此外,试卷也考查了考生们对于历史主干知识掌握,对于历史知识结构是否清晰了解,也对考生们的知识整合能力、迁移能力等进行考查。
  地理 热点不同往年 取材来源生活
  ■戴丰春(泉州五中教务处副主任)
  今年地理高考题,基本与平时训练的题型、题量和知识点相符。
  试卷考查内容发生较大变化。变化一:自然地理分值由去年的63分减到今年的42分,人文地理由去年的37分上升到58分。变化二:少去了往年的热点专题农业、自然带和景观类题型等,加强对交通运输方式的区位和建设意义的考查。变化三:自然地理的考点集中在河流专题,选择题第三题组12分,主要考查河流地貌(阶地)的变化。综合题第37题22分围绕河流流域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变化四:选做题44题《环境保护》两个设问且较为直接,学生选做本题的人数较多。
  总体来看,今年地理试题仍取材于生活中的地理,并与时事热点相结合,强调地理的空间思维能力,注重逻辑推理、批判性思维能力、地理实践力的培养。
  ■胡剑华(泉州外国语中学高中地理老师)
  2018年高考全国卷ⅰ文综地理试题主要涉及工业选址、人口变化、河流地貌发育、交通线路设计与评价、太阳视运动、区域能源开发、区域自然环境整体性及湿地环境演化、旅游资源开发等考点。
  题型与去年保持一致,两种题型选择题与非选择题。其中非选择题为主观题,分必考题与选考题,选考题内容为《选修3:旅游地理》和《选修6:环境保护》。
  选择题共4个题组,前两个题组涉及工业选址和人口变化。第3个题组需要考生认真阅读提取文字和图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调用河流地貌发育相关知识进行分析判断。第4个题组如能调用重庆、贵州相应区域地理知识,则有利于解题。
  主观题主要体现在题目设问理解和相关地理知识、地理原理的应用上,要求考生在运用正确的地理知识对题目设问有准确理解的基础上,调用相关知识和原理解题,对考生地理素养和综合能力要求较高。
【责任编辑:黄冬虹】
节日来临 将有105万人次在大连乘机出行
三货车追尾后车驾驶室变形 多部门联手救出被困司机
熬夜看球伤身伤神伤元气 这个药膳有助于满血复活
今年常州将组织1500家单位赴近70所高校招聘
桐城市组织收看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
试卷命题的特点 考查的重点 一线老师分析高考试卷
鞍山中小学课后服务 开学后全面铺开
笔墨飘香 韵动青春——九江一中八里湖校区美术兴趣小组正式开班
武汉在全国率先开售大学生八折房 353名大学毕业生圆了安居梦
湘海巡15001艇首航执法
凤阳花鼓在国际健博会上喜获殊荣
冬衣别急着脱 下周一杭州要降温十几摄氏度
压实责任啃下硬骨头 标本兼治建设“大同清”
汕尾要振兴需要每一个汕尾人好好利用业余时间
天津人防指挥信息保障中心组织卫星通联训练
武清区强化人才引进培育力度
绍兴市司法局开设特色化课堂全力推动修心教育
13项举措让供电服务更高效
本市2017年接收安置军休干部占全国近四分之一
关于同意丁志友同志辞去市政协秘书长职务的决定 (2018年9月18日市政协四届三次常委会议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