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温籍大书法家姜立纲留“历史之最” 50余万字《史记》手抄本在新加坡发现


温州网讯 新华社近日发出的一条440多字电讯稿《澳门教授在新加坡发现800年前名贵手工笺纸》里,“藏”着让中国文化界、学术界振奋的消息: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图书馆珍藏一部50万余字的《史记》手抄本,为明代温州籍著名书法家姜立纲均以工整小楷写成。书法艺术作品字数之多,堪称“历史之最”。这部手抄本迁徙轨迹显示了中华传统文化通过“一带一路”向外传播的轨迹。
  姜立纲(1444~1499),原瑞安梅头镇东溪村人溪(今属温州龙湾海城街道东溪村),为明朝太仆寺少卿。他擅长楷书,其字体度浑厚,清劲方正,世称台阁体或诰敕体。姜立纲的书法在当时影响很大,凡宫殿碑额、内廷制诰,大多出于他的手笔。据明代《名山藏》记载,日本国门高十三丈,为求匾额,曾遣使来我国,请姜立纲书写。清《三希堂法贴》收有他的墨迹。
  这部珍贵的手抄本《史记》依序线装,分订成24册,墨色品相均保存完好。书根印有书名、册数和篇目。版框为宽20.1厘米,高34厘米。行款为每半页8行,每行20字。全书50余万字,自始至终一丝不苟,全以工整小楷抄录而成。
  手抄本还附有明朝嘉靖年间文渊阁大学士顾鼎臣的题记序言,全文以典雅的行书介绍了对该手抄本的考证过程:当时为明朝大儒赵贞吉所藏,“相传为元人所抄,或又谓姜立纲笔。”但经过辨识后,认为该抄本应是姜立纲所书。
  温州学术界人士也普遍认同这一判断,顾鼎臣本人就是明代大书法家,生活的时代距离姜立纲不远,他在《序言》中斩钉截铁般表示:“其为姜书无疑”,该手抄本应非赝品。
  澳门大学李凭教授详细考证了这部手抄本的流传经历,它从北京经苏南、岭南、澳门辗转抵达星岛,其间历经赵贞吉、顾鼎臣、何秀峰、蒋振玉等名家之手,最终落户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图书馆,成为了“一带一路”上的一颗闪亮文化明珠。这部手抄本抄写者和序言作者真伪、流传考证等多项成果,已被中国历史学界排名第一的学术期刊《历史研究》,聘请历史学、文献学、造纸术和书法界的多位专家匿名严格评审肯定。
  李凭教授说,在海上丝绸之路的中途,有一大片璀璨的陆地,既是中西物资交流的中转站,又是中西文化营养的积淀池,它就是马来半岛南端的新加坡。一向以金融中心和物流巨港闻名于世的新加坡,其实那里还积淀着许多比钞票更加珍贵的文物,典藏的中华传统史籍富甲东南亚。
  来源:温州晚报
  通讯员:王文

市创文办部署近期创文工作
西乡塘区:公务员献血日 无偿献血我先行
第三届国际富勒烯科学研讨会在我市举行
揭秘身体6个救命穴位
大鹏新区葵涌办事处葵涌社区开展爱在冬至共享欢乐社区活动
明代温籍大书法家姜立纲留“历史之最” 50余万字《史记》手抄本在新加坡发现
益阳市代表团来常考察
淮北市民生工程考核连续10年位居全省第一方阵
市老年大学举办欢庆九九重阳节文艺展演活动
鹿城五马历史文化街区将实行“门前三包”责任制
【质监局】组织召开卓越绩效模式导入暨质量奖评审标准宣贯培训会议
湄洲岛加快修复改造湖石淉生态湿地公园
武冈市公安消防大队开展中元节前消防安全宣传活动
南通出台政策为社区公章“减负” 12项社区盖章证明事项被取消
宿州市以“绿”为底描绘乡村振兴画卷
东坑镇召开全镇组织工作会议
开化“奇人”的艺术人生
刘革安深入慈利县贫困村解难题时强调
加大环境问题整治力度 确保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
【我和我的河】基层党员 徐建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