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对标找差的解放思想之旅——宿迁市党政代表团学习考察侧记

(学先进 取真经 谋发展 一次对标找差的解放思想之旅——宿迁市党政代表团学习考察侧记)
宿迁网讯(记者 魏欢庆 柏志勇)这是一次解放思想、开阔眼界的学习之行,也是一次对标先进、寻找差距的收获之旅。
思想大解放,改革再出征。6月8日至13日,市委书记张爱军,市委副书记、代市长王昊带领宿迁市党政代表团,到浙江省金华市、丽水市,苏州市学习考察。
来去6天,辗转两省三市,行程数千公里,走“亲戚”、看企业、学先进,代表团安排满、节奏快、收获丰。
“大家既解放了思想,也开阔了眼界,理清了思路,达到了初步效果。”张爱军在总结这次学习考察时说,“这次考察虽然结束了,但是解放思想的步伐,推动宿迁高质量发展的探索才刚刚开始。”
新时代新阶段,宿迁面临新形势,如何破解发展瓶颈?代表团首站选择浙江金华市,在这里寻找加快动能转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答案”。
说起义乌,大家都不陌生,特别是义乌国际商贸城享誉海内外。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近年来义乌国际商贸城也加快转型升级步伐,从传统的市场,延伸到市场和制造两大‘基石’,再到市场群+产业群+城市群,走出了一条特色转型发展之路。
德国的厨具、法国的葡萄酒、韩国的化妆品……走进义乌中国进口商品城,外国产品琳琅满目,让人应接不暇。
当地工作人员介绍说,义乌中国进口商品城是目前国内规模领先的“一站式”进口商品采购基地,是集经营、展销、洽谈于一体的进口商品展贸中心,也是义乌国际商贸城实现从“买全国、卖全国”到“买全球、卖全球”转型升级的新标杆。
地处浙中的金华市,也同样面临着区位条件不优、资源要素紧缺等“短板”。但是,他们坚持把加快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全市上下大抓项目、大抓工业、大抓实体经济的氛围非常浓厚。随着一个个大项目、好项目的落户,金华经济发展的“引擎”越来越强大。
走进义乌市绿色动力小镇,气势磅礴的加工车间、技术先进的制造设备和潜力无限的发展前景,让人眼前一亮。
这个项目由吉利集团和义乌市政府共同投资300亿元,打造集新能源整车、动力总成、汽车零部件及周边产品研发制造,并融合工业旅游、汽车主题旅游、休闲健康运动等功能,是一个千亿级的绿色动力小镇。
“绿色动力小镇实际上就一个企业。”参观之后,沭阳县委书记卞建军深有感触,“沭阳每年也招引几十个亿元项目,却抵不上这一个企业,所以在招商过程中一定要注重招大引强。”
招大引强,如果没有专业的招商队伍,没有坚持不懈的毅力,还是一句空话。考察中,义乌有关负责人介绍,义乌始终把招商引资放在重要位置来抓,市四套班子领导带队外出招商,所有的独角兽企业跑一遍,并且定期对招商引资工作进行考核。
“建市以来,宿迁经济得到长足发展,就是得益于招商引资。”市商务局局长朱长途感慨地说,“招商引资是抓好实体经济发展的‘抓手’,当前宿迁经济发展最大问题还是总量不大,要适时调整战略,营造更加浓厚的招商引资氛围。”
结束金华的考察,代表团马不停蹄,又来到了丽水。这里,习近平总书记曾称赞道“秀山丽水、天生丽质”,有中国生态第一市之称。
丽水与宿迁在发展路径、发展模式等方面具有很多共通点,特别是丽水提出打造“美丽浙江”大花园的最美核心园,宿迁也提出要建成“江苏生态大公园”,两地可谓不谋而合。
九龙国家湿地公园,是丽水保护生态环境、改善民生福祉的一个缩影。走进公园,鸟语花香,小桥流水,空气清新,仿佛置身一座天然氧吧。可谁又能想到,这里曾经有31家养殖场和7家工厂,生态环境极差。
丽水痛下决心,投入巨资对生产、生活污水全部进行收纳处理,实施河道清淤保护和湿地整理,采取植被改造等技术措施,稳步推进湿地植被恢复。通过整治,公园水质从建园前的劣Ⅴ类提高到现在的Ⅲ类。2015年12月,该公园正式跻身为“国家湿地公园”。
丽水好生态的背后,是持之以恒的工作韧劲。近年来,丽水坚持用最顶格的生态标准、最严格的生态制度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印象最深的,是丽水坚持不懈践行‘两山’理论,追求绿色发展的定力。”市洋河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顾宇说,“现在丽水不仅经济发展实现了成功转型,而且发展指标持续上升、进入了正常轨道。”
对丽水而言,绿色是主基调,发展是主旋律,对宿迁而言,更是如此。
莲都区大港头镇利山畲族村,是一个由8个少数民族自然村组成的小村子,民风淳朴,风景宜人。守着绿水青山,如何增收致富?该村通过特色畲寨建设、旧村改造、美丽乡村建设、弘扬畲族传统文化等一系列动作,逐步走上了卖风景、吃生态的绿色发展之路。
去年,利山畲族村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8.46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45万元,是丽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36倍,是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82倍。
“美丽乡村建设一定要在生态产业上下功夫,更加注重乡村建设内涵,做好‘生态+产业’文章,着力打通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通道。”泗洪县委书记王晓东说。
“他们不仅仅是守着绿水青山,而是着力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做到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并举。”宿豫区委书记刘海红说。
看完了秀山丽水,代表团又来到本次考察的最后一站——苏州。
目前,苏州正按照省委、省政府“六个高质量发展”新部署,争做“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先行军、排头兵,很多做法和经验都值得宿迁学习借鉴。
位于苏州工业园区的人工智能展示中心,集中展示了园区发展人工智能的硬件、软件、产业、生态等基础,以及智能家居、交通运输、教育、医疗、制造等细分领域的应用现状及代表性企业。
据了解,近年来苏州工业园区将人工智能确立为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之一,通过集聚行业优质资源,积极打造国内外知名的人工智能产业高地,吸引了不少科技型企业入驻。
苏州的博众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智能装备研发、设计、生产,提供智能制造解决方案的高新技术企业,处于国内领头地位。
科技创新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型企业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一路走来,无论是晶方科技还是龙腾光电和博众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苏州众多的科技型企业让大家羡慕不已。但是反观宿迁,科技创新的基础非常薄弱,科技型企业也屈指可数。
“给我们的启发是,抓科技创新工作,既不能不紧不慢,也不能急功近利,还是要有一些长远的眼光和战略定力”。市科技局局长袁恒表示。
宿城区委副书记、区长张辉认为,金华、苏州等地推动企业转型升级起步早,成效明显。对宿城区来说,就是要围绕价值链的中高端做文章,突出苏南、浙江等地优质产业链补链项目、强链项目的引进,把宿城区智慧园区、开放园区的特色更好地发挥出来,吸引苏南浙江上海广州等地的优质项目入驻园区,促进产业链做大做强。
2006年,为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实施的区域共同发展战略,苏州、宿迁两市紧密合作,共建了苏宿工业园区。经过12年的发展,园区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市政府党组成员、苏宿工业园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冯建林表示,这次外出考察,启发最大的还是要围绕“1+1”的产业定位,全力推进招商引资。
“目前苏州也在做产业转移,有很多符合宿迁产业定位和环保政策的项目,我们会在产业集聚、产业转移上与苏州保持密切的沟通,争取招引更多的项目。”冯建林说。

中央媒体关注桂林生态保护和文化建设
2018年8月8日吉首早报
刘卫兵调研 “最多跑一次”改革
南通东路渡江桥北下坡附近两车相撞 骑手飞出倒地
厦门将启用BRT高崎机场站 新增BRT快线线路
一次对标找差的解放思想之旅——宿迁市党政代表团学习考察侧记
守护一方碧水 苏州大力改善农村水环境
常德开出首张“声呐罚单”小车违法鸣笛被罚100元
龙文:优化服务 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
红旗区道路运输管理局:开展驾培行业专项治理活动
殡葬服务单位开设祭悼预约代祭服务市民政局推出多项便民措施
东安县井头圩中心小学: “人车分流”为师生安全保驾护航
荔湾区开展新春走访慰问老干部
天台苍山产业集聚区建设如火如荼
中国工商银行个人质押贷款
“古今辉映” 名城建设展现实模样
临清小品获全国曲艺大展银奖
黄岩区上郑乡下郑村饮用水引水工程实施方案通过评审
示范园区圆满完成村居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
艺术节闭幕式大戏《老支书》首次舞台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