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日,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考古工作者在三亚搭乘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的“探索一号”科考船,启程前往西沙群岛北礁海域进行我国首次深海考古调查。本次调查计划下潜的深度将突破我国以往水下考古工作的深海“空白区”,个别潜次深度或将超过千米。
据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宋建忠介绍,本次深海考古调查计划安排6个潜次,每个潜次作业时间6至8小时。6名水下考古工作者将搭乘载人深潜器“深海勇士号”,对西沙群岛北礁区域进行考古调查。主要工作深度为50米至200米左右,根据工作需要,个别潜次深度将达到400米至1000米。
“目前,我国水下考古在深海领域缺乏经验,工作大多集中在40米以浅海域,更深海域人工潜水作业难度很大,而200米—300米基本达到人类潜水的极限。此次调查就是我国水下考古深海作业的初次尝试和探索。”领队丁见祥说。
据介绍,这是我国载人深潜技术首次应用于考古工作。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首席科学家彭晓彤认为,对考古工作者们来说,从未到达过的水下深度以及6到8小时的连续工作时长,最大的挑战是心理素质,“深海勇士号”团队将全力确保水下考古深潜作业的安全。
出于我国水下考古发展的实际需要,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与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于2017年9月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并于今年1月成立“深海考古联合实验室”,致力于推动中国深海考古事业的发展。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表示,先进科技手段与水下考古力量的“牵手”,对我国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意义重大。“目前,考古工作者对海洋深处的探知需要借助科技的力量。这次调查,是中国水下考古工作走向深海的开端,为今后建立多学科领域合作机制,更好保护水下文化遗产奠定坚实基础。”
记者施雨岑、张文
我区推进“四位一体”的5G产业体系建设
浦城大水口村建起特色民宿
市投资合作促进局多措并举, 争当承接长三角区域产业转移排头兵
邹瑾在全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调度会上要求 找准症结 务求实效 全力打赢空气质量保卫战
温岭4名保险公司员工互相交换百万公民个人信息被判刑
中国水下考古将首次突破深海“空白区”
昆明市儿童医院省重点专科足底压力分析系统等设备采购项目公开招标公告
市人大常委会召开第十二次会议 惠建林主持会议 张叶飞提请人事任免案
汛期,二十里铺村频被淹
大岭食药监所护航全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现场交流会
【视频】“豆浆夫妻”免费送早餐 温暖考生的心...
古田:建生态家园 谋乡村振兴
清明河乡全面开展困难大救助
“天汉古韵—汉中历史文物”展开幕
推动机关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惠州市实验中学校园文化艺术节亮点纷呈
“科学岛”启动建设磁约束聚变安徽实验室
双峰县走马街中心卫生院党员赴县红色教育基地参观学习
看省运冠军如何从怕水“胆小鬼”蜕变成“水中王者”
无锡举办首届能源综合服务研究与交流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