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指尖“修补”历史 修复公安档案40万页


在6月9日国际档案日来临之前,记者探访全国公安系统唯一的档案保护修复技术中心——北京市公安局档案馆档案修复室。工作人员多年来“复活”的公安档案资料共3800余卷,近40万页。2016年至今,北京市公安局户籍派出所利用户籍底簿、人口卡片等档案资料,接待群众70万户次,在查证亲属关系、查找亲人、办理落户、退休、低保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日,记者走进北京市公安局档案馆档案修复室看到,其中60多平方米的修裱工作室里格外安静,修复师们忙碌地工作着。
喷水、刷浆、拼接、托裱、上墙,经过十余道纯手工的修补过程,一件件原本破旧不堪的老旧档案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在档案修裱工作室的负责人范三成看来,这就像医生妙手回春,让危重的“病人”重获新生一样,“拯救”档案也是一件非常有成就感的事情。
档案修复师刘雪立告诉记者,修裱工作室有件“重器”,那就是朱红色的裱糊大案,即修裱工作的操作台。它的制作工艺来自故宫博物院,档案修裱工作大部分操作都需要在这个工作台上完成。而后她用镊子认真地拼接大案上一张破损的档案,小心拨调,耐心比对。
范三成介绍,目前修裱工作室重点对1949年之前日伪、敌伪时期破损的户籍底簿进行抢救修复,对纸张纤维断裂或板结的档案等,需要人工一点一点剥离出来,经过十几道修补过程才能修复。他拿起一张破损的户籍底簿,开始拼接、覆背,这一张a4纸大小的档案纸,修复用了整整两个小时。
范三成坦言,档案修复者就是破损古籍、档案的医生,会重新给档案“生命”。如果档案破损特别厉害而不进行修复,这份档案或者这份历史就消失了。见证历史者会慢慢老去,记录历史的纸张也会慢慢残破,他们无法阻止前者的发生,只能在时间的“手”中“抢救”后者。
据悉,经过北京市公安局档案馆档案修复室辛勤努力,他们“医治”后“复活”的公安档案资料共3800余卷,近40万页,这些档案成为民生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6年至今,北京市公安局户籍派出所利用户籍底簿、人口卡片等档案资料,接待人民群众70万户次,在查证亲属关系、查找亲人、办理落户、退休、低保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切实保护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陕西省公立医院将实现就诊卡和诊疗信息共享
广佛携手探路“创新驱动同城”;78所体育场馆今日免费开放 | 早安,佛山
耀州区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深化红色教育进校园
佳市委第五巡察督查组到富锦市召开巡察督查富锦市委情况反馈会
巩固国家卫生镇成果 共建美好幸福横沥
用指尖“修补”历史 修复公安档案40万页
柯桥区全民治水有收获 13项“最美”受表彰
2018 朱家尖东海音乐节首批阵容发布!她们来了……
黄山市开展《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主题宣传日活动
市妇联搭建创业平台 引领广大妇女就业
“玩”年“闹”年-常德市老年大学活动掠影
市行政服务中心赴港航局上门对接最多跑一次
东盟经开区扎实推进"河长制"各项工作
电动车遮阳伞挡视线 过路口与轿车相撞
嘉兴孝女服侍病中父亲18载
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推荐名单公布 临沂2人上推荐榜
未来3天十堰天气晴好 最高气温升至20℃
相约书香节 共赴文化盛会
黄埔东路三条隧道全部建成通车
省委常委、副省长贾玉梅带领省直有关部门负责人赴巴彦县实地开展信访包案调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