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日报 特派记者 江海苹)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有何成效,如何“啃”下营商环境提升中的“硬骨头”?昨日下午,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加快打造公平竞争营商环境政策例行吹风会上,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国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路透社等境内外媒体聚焦我市深化改革、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做法和成效。
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黄强介绍了我市的工作情况,并就媒体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解答。他说,启动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建设后,厦门对标国际一流,在国内率先参照世行指标体系,通过第三方机构评估,查找差距和短板,并将其作为突破瓶颈的着力点和创新创造的切入点。
解难点
好的营商环境引来企业纷纷落户
“在改善营商环境过程中,厦门如何解决遇到的困难和挑战?”中国新闻社记者首先抛出问题。
“以前,在项目报批过程中,推着推车、拿着麻袋跑有关单位的问题屡见不鲜,确实困扰着很多企业和社会单位。如今,办件人只需拿着u盘和少许清单材料,在一个窗口就可办妥。”黄强以改革前后办件人办理项目审批手续的直观变化切入,阐述了厦门在破解工程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这一最大难点中取得的成效。他指出,在此项改革中,最难的是“一张蓝图”,虽然过程艰难,但是收获不小,厦门从中整合腾出55平方公里的用地指标,相当于厦门三年多的用地指标,为更多的项目落地提供了空间。在“一张蓝图”的基础上搭建起的“五个一”工程项目审批体系,更是有效破解了长期困扰我们的工程建设领域部门之间互为前置、相互制约的瓶颈问题。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也对厦门在破解工程建设审批领域的瓶颈问题及成效表示关注。黄强告诉记者,改革取得成效后,吸引外资、吸引项目落地变得更加便捷。联芯、电气硝子等一批优质企业相继落户。总部注册地在厦门的瑞幸咖啡,成立不到7个月已经成长为独角兽企业。由中信基金和ebay联合成立的物流电商企业橙联最终选择厦门,也正是看中了厦门的营商环境。
聚焦点
进一步扩大住房保障覆盖面
面对路透社记者关于住房的问题,黄强表示,厦门市委、市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要求,按照中央和国务院的部署,采取一系列措施已有效稳定房价。此外,厦门还通过多种形式来解决住房问题。比如,大力加强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在让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应保尽保”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住房保障覆盖面,努力让厦门中低收入和“夹心层”住房困难家庭及来厦稳定就业的新市民住有所居。通过加快社会保障性公共租赁房建设,让短时间来厦工作的人才或其他工作人员能够得到基本的住房保障。
我市首次发现两种奇特濒危植物
“百名劳模大工匠·千场大宣讲”走进新乡县
乡干部咋成了“包工头”?
294名商户当信息员 “快反朋友圈”保繁华商圈平安
秋日的位山湿地公园
治“痛点”解“难点” 厦门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向赟在盐蓬路产业带调研时强调:农业产业化发展要理思路,扩规模,重质量,创品牌
湖州市交通运输局2017年工作展示
无为,是一座你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
中共正定县委十一届四次全会召开
川航开通直飞开罗航线 只需10小时就可到埃及看金字塔
遵化法院迅速贯彻落实政治性教育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会议精神
衡阳市成功申报“紫色页岩切坡喷播绿化模式研究”项目科技成果
健全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创新安全监管方式,提升安全监管能力 打造共建共治共享安全生产社会治理新格局
类风湿多年疼痛难忍 医生为啥先让他治牙病?
高考临近 黄岩考生家长有了暖心陪考假
怀集县推行农村党员学习积分制打通学习教育最后一公里
市交通运输局多措并举抓好四好农村路建设
天心区城乡建设局开展“ 缅怀先烈,红色之旅”主题党日活动
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延强会见著名作家余华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