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市交通运输局2017年工作展示

大道通衢坦途畅——湖州市交通运输局2017年工作展示
高铁风驰电掣,通南达北;公路贯穿境内,纵横交错;驳船日夜畅行,汽笛高鸣;公交穿梭城乡,舒适安全……
今年以来,市交通运输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市第八次党代会精神,以“四新”主题实践为载体,紧紧围绕构建畅通、高效、安全、绿色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总目标,发挥交通建设对湖州经济社会发展的“筋骨”和“血脉”功能,继续铺筑支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通衢大道”。
工 作 展 望
2018年是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深入贯彻之年,也是“十三五”规划实施的关键之年,湖州交通运输工作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省、市党代会精神,以“交通强国”战略为引领,紧紧围绕“四新”主题实践,牢牢把握赶超发展主基调,全力实施综合交通建设大会战,进一步提升交通对经济的承载能力、对民生的支撑能力、对环境的引导能力,推动交通运输发展速度更快、质量更优、水平更高,为提升湖州在长三角城市群中的经济新优势提供有力支撑。
2018年,全市交通建设计划完成投资200.4亿元,力争首破200亿元目标。
项目建设奏响强音
交通建设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和筋骨。近年来,我市大手笔投入,加快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当好先行官。在“真金白银”投入下,全市铁路建设、路网结构、内河水运等方面都呈现了日新月异的变化。眼下,一张以高铁和高速为引领,以国道和省道为框架,以农村公路为补充的浙北路网,让长三角枢纽节点城市的区位优势得到前所未有的凸显。
数据显示:今年1至11月,全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 122.92亿元,同比增长67.3%,占年度计划的100.8%,提前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交通的巨变,首先是从路网结构的改善开始。眼下,杭宁拓宽、二绕项目按期启动,申嘉湖高速公路湖州鹿山至安吉孝源段快速推进,截至目前共完成投资37.99亿元。干线公路方面,318国道南浔至吴兴段改建工程按期完工, 104国道德清段改建工程、 104国道五一大桥改建工程、湖山大道等项目有序推进,截至目前共完成投资28.74亿元。高标准打造全域美丽公路,编制出台全国首个地市级美丽公路总体规划,全市已初步建设形成德清县“十景十线”、长兴县“一环四区十路十景”、南浔区“一段一景观,一路一风情”等特色品牌, 1至10月全市共建成美丽乡村路326.7公里,改造提升农村公路等级150.7公里。
水运发展方面,湖州港完成港口吞吐量9630.23万吨,同比增长24.6%;内河集装箱吞吐量31.6万标箱,同比增长73.5%。长湖申线航道西延、京杭运河湖州段“四改三”整治等项目有序推进, 1至11月共完成投资9.79亿元,以临港产业、生态城市为要素的湖州内河水运,如今正奋力奔跑、华丽转身。
站场、机场建设方面,德清汽车总站迁建工程、长兴综合物流园区b区、湖州铁公水综合物流园区、德清通用航空机场快速推进, 1至11月共完成投资29.49亿元。
今年9月,市交通运输局编制完成《2017-2021年综合交通大会战行动工作方案》,抢抓交通建设“黄金时期”,按照“加快建设为先、确保品质为重、促进发展为要、服务民生为本”的原则,进一步科学梳理交通重点项目,未来5年,我市将投资千亿元实施百项工程,即:从今年起,通过5年建设,计划完成综合交通建设投资1036亿元,建设项目110项。其中铁路建设完成249亿元、公路建设完成662亿元、水运建设完成59亿元、交通枢纽建设完成66亿元。到2021年,实施新(改)建铁路、公路、水路2578公里,其中铁路339.5公里、公路2128.5公里、水路110公里,全面开启湖州综合交通的新一轮建设高潮。
惠民服务赢得口碑
崭新的新能源公交车驰骋在宽阔的城市道路上,景美路畅的农村公路取代了记忆中凹凸不平的泥泞小路,不久前还在国内率先实现公共自行车“无桩借还”……、
在今年初的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中,一批提升城市公共交通水平、完善农村公路品质的交通项目被提上议程。一年来,我市加大投入、不断提高交通服务水平,以大交通的视角实施每一个改变百姓生活的细节,用精雕细琢的态度叠加湖州的交通生态。
截至11月底,交通部门已经提早向市民交出了精彩答卷:全市新增优化公交线路41条,新建成公交港湾式停靠站251个,新增纯电动公交车100辆,公共自行车三期项目的1000辆公共自行车已投放;全市美丽乡村路创建完成355.8公里,农村公路等级提升改造完成191.5公里,各项工作均超额完成年度目标,圆满实现政府对百姓许下的承诺。推动“最多跑一次”改革落到实处,截至9月底,全系统已实现“最多跑一次”事项覆盖率达100%、“零上门”事项覆盖率达51%、群众和企业满意率达95%以上。
“今年市区新辟线路2条,优化调整线路6条,对市区客流量最大的10条主干线路运营班次增加了5%至10%,并开展了大规模的公交站点(亭)整修和清洁工作。”市运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我市公交优先快速发展,线网、车辆、场站、新能源化等各项指标有效提升, ppp政府购买公交服务政策、生态公交、智慧公交等具有湖州特色指标逐步凸显,今年8月4日,我市成为全国首批“公交都市”创建城市之一。随着公共交通出行吸引力的不断提升,正有越来越多的湖州市民逐渐认可绿色出行方式,并付诸行动,为城市治堵贡献一份力量。
为了确保美丽公路建设高质有序,市交通公路部门加强了农村公路建设项目计划、进度和质量管理工作,制定完善了详细的美丽乡村路提升改造、路网完善、大中修和危桥改造等工程建设计划,并制定了相应的进度计划和检查办法,每月检查相关项目的进度和质量,对检查结果进行通报。
美丽乡村公路要真正畅起来、美起来,高质量的建设是基础,高效的管养才能让乡村路一直美下去。对交通部门而言,建好美丽公路只是开始,要真正实现美丽公路历久弥新,持续发挥其运输服务与路域景观的长效价值,就离不开科学高效的管养机制。为进一步理顺农村公路工作体制,实现“建、管、养”一体化,我市建立了由市公路局统一行使全市农村公路建设、养护行业管理职责的工作机制。
同时,推动物流业降本增效。今年编制出台《湖州市交通大物流降本增效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拟定《湖州市现代物流业降本增效政策十五条》等扶持政策,今年以来累计减免物流企业各类费用4.2亿元,推动了物流企业降本减负。推进综合物流平台建设,德清临杭和长兴综合物流园双双荣获全国优秀物流园区殊荣。培育发展物流新业态,长兴县成功开通全市首条公铁和海铁集装箱联运班列,织里无车承运人、安吉无人机配送等模式全省领先,全市城乡物流配送网点较去年增长20%以上。
水运转型风生水起
高等级生态航道扩张成网,绿色港口集约一体化发展,河海联运一路加速领跑,临港经济风生水起……
全国首个内河亿吨大港再传好消息,今年1至11月,湖州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首次突破30万标箱,达到31.6万标箱,同比增长73.5%,其中外贸集装箱吞吐量达20.9万标箱,吞吐量和增幅均位居全国内河同类型港口首位。
今年以来,湖州港航以创建“全国首个内河水运转型发展示范区”为契机,服务“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大湾区大花园等重大战略,推动临港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运石子”向“运箱子”的蜕变。
推进港产城联动,在全省率先编制实施《湖州市临港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建设大型物流园区和沿河产业带,服务临港实体经济,推动港、产、城联动发展,建成运行了安吉临港物流园、德清临杭物流园、长兴综合物流园等大平台,引进桐昆集团长兴项目、新凤鸣湖州项目和金洲集团金属管道扩建项目等全面投产,改变了原先单一货种结构,进港的化工品、钢铁、石油制品、煤炭等临港工业生产原料大幅增长,今年1至11月同比分别增长70.5%、 55.3%、 44.5%、 15.5%,形成装备制造、金属新材、新能源、绿色家居等一批临港产业群。同时,加快整合港口岸线资源,累计关闭小散码头650座,整改提升码头380座,建成生产泊位90个,规划建设了一批大型公用码头,为临港经济“腾笼换鸟”。
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打通内河水运瓶颈,构建美丽经济走廊,湖嘉申线、长湖申线两条并列而行千吨级航道建成后,今年京杭运河湖州段“四改三”整治工程加速推进,长湖申航道西延工程将于近期开工建设,通江达海的“水上高速”航道网逐步形成。大力推进内河船型标准化工程,淘汰落后运输产能,引导发展大吨位船舶和特种船舶,老旧船舶拆解进度位列全省内河第一,湖州港运力规模已达193万载重吨,单船平均吨位495载重吨,两项指标均位居全省内河首位。(湖州日报)

乡干部咋成了“包工头”?
294名商户当信息员 “快反朋友圈”保繁华商圈平安
秋日的位山湿地公园
治“痛点”解“难点” 厦门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向赟在盐蓬路产业带调研时强调:农业产业化发展要理思路,扩规模,重质量,创品牌
湖州市交通运输局2017年工作展示
无为,是一座你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
中共正定县委十一届四次全会召开
李集镇小学开展“世界气象日”主题教育活动
郴州市研究谋划2018年河长制湖长制工作要点
衡阳市成功申报“紫色页岩切坡喷播绿化模式研究”项目科技成果
健全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创新安全监管方式,提升安全监管能力 打造共建共治共享安全生产社会治理新格局
类风湿多年疼痛难忍 医生为啥先让他治牙病?
高考临近 黄岩考生家长有了暖心陪考假
怀集县推行农村党员学习积分制打通学习教育最后一公里
市交通运输局多措并举抓好四好农村路建设
天心区城乡建设局开展“ 缅怀先烈,红色之旅”主题党日活动
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延强会见著名作家余华一行
7月29日各县(市、区)和开发区空气质量排名情况
省第三环保督查组调研国土资源生态环保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