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是“文化遗产的传播与传承”。近日,为更好地向公众展示和宣传文物保护与修复技艺,故宫文物医院向社会开放,一时间成为网红。
对于文物来说,这真是一个最好的季节,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先后迎来了“国际博物馆日”与“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现在不仅是文物红了,存放文物的场所红了,连修复文物的人也红了。很难说谁蹭了谁的流量,相互之间更多是相互 成全的关系。
去年下半年播出的《国家宝藏》,收获粉丝无数。这档节目的走红,固然有精心编排乃至明星参与的原因,但这更多只是一个切入点,更重要的还是文物自身。文物是凝固的历史,与文物对话也是与历史对话。如果不是文物本身有魅力,怎么可能成为“流量收割机”。一个事实是,这档节目结束后,很多人根本不记得有哪些明星参与,却对国之重器念兹在兹。就连很多小孩子也对文物心向往之,文化的种子就这样埋下了。
此前,还有一档与文物有关的节目成了爆款,这就是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这部纪录片既没有明星加持,也没有绚丽舞台,讲述的只是文物修复师的日常工作生活。这些文物修复师本身也没有什么动人的故事、离奇的经历,纪录片也没有刻意采用讲故事技巧,可就是这样,还是打动了很多人。其走红更多是口口传播的结果,引发的是井喷式口碑传播效应。
分析故宫文物修复师的走红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人们从这些文物修复师身上看到了文化气质。无论外部世界多么浮躁,他们始终停留在自己的世界里,对自己的工作有一种工匠精神,有一种仪式感。爱一行干一行,干一行爱一行,每一种行业都应有自己的气质,这些文物修复师呈现出来的状态,正是人们希冀的“文物范儿”,也正是这一点,打动了人们。
现在,故宫文物医院也对外开放了。如果说故宫文物更多展现的是过去时,那么文物修复展现的则是现在时。正如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所讲的,“《我在故宫修文物》纪录片播出后,文物修复受到欢迎的程度明显提升,通过展示文物修复过程,希望使观众了解文物修复的科学性,体会到文物修复工作者崇尚的‘工匠精神’。”观众既对文物感兴趣,也对文物修复工作感兴趣,还对文物修复师感兴趣,多样化需求得到了多元化满足。
虽然迎来了一个好时代,但与“让文物活起来”,让文化在人们心中发芽,其实还有一段距离。缩短这个距离,固然需要讲好文化和文物的故事,包括用创新手段,寻求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但绝不仅仅于此。文化与文物之所以有着重要的位置,是因其有着多重价值,包括从事文化与文物相关工作的人,都有着与众不同的气质。整个文化与文物系统,应该努力提升附加值,通过自己的行动与状态,让人们看到什么才是文化气质,什么才是文物的活化传承。把文物与修复师放在一起,才真正看到了附加值。
故宫文物医院走红在意料之中,魅力就在其提供了附加值。当文物工作者具有文物范儿,让人们感受到岁月静好时,才会真正迎来文化遗产传播与传承的大时代,这同样适用于整个大文化,从事文化就应有文化范儿。而就目前来看,这是一个薄弱点,是一个有所忽视、亟待补钙的地方。
中哈物流铁路作业再次刷新两项纪录
聂爱国在组织动员社会力量参加脱贫攻坚调度会上强调
激发调动全社会力量 合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小长假首日 苏州市区交通运行平稳有序
武当山特区2018年春运工作圆满结束
市气象局开启建设现代化气象新征程
从事文化就应有文化的范儿
市农委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集体学习全市项目现场观摩总结会精神
绵竹去年关闭规模养殖场236户
网友称武汉一面包店用棉花制作肉松 媒体暗访揭真相还店家清白
萌娃学交通
南通港闸区举行乒乓友谊赛为困难学生捐款
邹平县:韩店镇开展宗教活动场所安全检查活动
乐享童年 渝北悦来街道为孩子们送"六一"祝福
尼山镇开展商店超市网吧安全隐患监管排查行动
扬中高二学子获自主招生“优惠券” 高考达本一线即可被北大录取
困难病童没钱看病?最高救助2万元!
清远教育“十三五”规划推进均衡发展
学生整容可优惠可贷款 整容低龄化背后的"起跑线"焦虑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在职研究生班三明教学点2018年招生简章
宁德市纪委召开常委会(扩大)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