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跟着母亲做绣活 大姐“磨针”30年成汉绣传承人


7月9日讯 从未真正学过汉绣技艺,来自湖北十堰的徐凡却凭着从小纳鞋垫、缝被子打下的基本功,苦练30年,终于成了汉绣传承人。7月9日,长江日报记者得知,武汉文化遗产协会专门在武昌红巷艺术城,为徐凡举行了“汉绣”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授牌仪式。
1974年出生的徐凡小时候生活在农村,并没有受过汉绣培训。只是从小跟着母亲做绣活,纳鞋垫、缝被子,才逐渐培养了对刺绣的兴趣。19岁,她从山里来到了武汉,起初从事其他行业,在业余时间创作一些作品并挂在店里,由于作品出色,她逐渐受到了关注。在武汉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武汉文化遗产协会的帮助下,她参加了汉绣高级研修班,同时也得到向著名画家学习的机会。通过不断学习,她的汉绣技艺日渐精进。
不久前,徐凡在红巷艺术城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同时,她还经常被学校邀请去进行汉绣教学。她说:“能坚持把汉绣工作这条路走下去是很难的,往往100多人最后能坚持下来的只有一人,但只要有人想学,我就愿意和他们一起做下去。”
在徐凡的工作室,她的作品琳琅满目。其中,一幅长0.9米,宽0.8米的狮子绣画是她的代表作品之一,创作这幅作品运用了数十种针法,花费了她九个月的时间。
武汉文化遗产协会副主席万建新说,“汉绣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徐凡将汉绣艺术和实用性结合,创作出许多优秀的作品,很好地传承了汉绣传统工艺。希望能通过社会各方面的共同的努力,把汉绣工艺和汉绣精神更好地传承下去。”(长江日报记者 冯蕾 实习生 肖诗华 王晓燕)

我市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开(竣)工
老人忘记银行卡密码社区协调解决
大涌城管执法分局开展中新路无照流动经营行为集中整治行动
宿迁老党员彭瑞终生难忘在海上漂泊大半生的岁月
淅川县:淅川县组织农家乐质量提升培训 助力乡村旅游
从小跟着母亲做绣活 大姐“磨针”30年成汉绣传承人
律师进驻派出所 调解群众纠纷3000余件
首台国产钢轨铣磨机器人“洛阳造”
2018年广西职工医疗互助保障参保相关事项
南充市民送货晕倒去世 法官寻真相为逝者维权
江东商贸区“改革开放40周年”主题演讲大赛精彩纷呈
市领导到桦川县调研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贯彻落实情况
2018.09.30晚间天气预报
列车门前抢夺女乘客手机 客运员布网捉惯犯
西安市铁腕治霾办两年来收到环境违法有效举报千余件 上半年发放现金奖励17000元
引领新时代 培育新风尚 凝聚正能量
仪陇公安局扎实推进“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
增产试验追肥忙
安庆市首届“音乐点亮梦想,歌声唱响未来”师生校园歌手大赛举行
老料场成了“致富棚”